通过压力管理,尽量减少其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维护心理和生理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压力到底是怎么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又怎么样来管理压力呢?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作为一种刺激作用于人体,会引起机体内部的激素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体内环境的平衡变化和内脏机能变化,从而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在压力作用于有机体并导致生理出现变化的过程中,下丘脑、垂体、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压力作用下,根据人类对压力产生的情绪反应的不同,被激活的人体器官和系统以及机体出现的反应是不同的,主要分为两大类:
在压力影响下,当出现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时,主要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脑内上行激动系统,引起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这些反应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
而如果出现了抑郁、悲观、无望感、失助感、孤独感等情绪,则主要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引起的胃肠道活动亢进、支气管痉挛、免疫力降低等反应。这些反应往往在溃疡病、癌症、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压力管理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一系列放松技术的应用,作用于上述各器官系统,从而导致心率、血压、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比如,通过呼吸放松,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也就是使在压力下被激活的上述各系统渐渐趋于平和,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地影响。
也就是说,压力作用于有机体,有机体会自动地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自身是无法控制这个过程的。然而,压力管理,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影响这个过程,使它朝着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重新获得对自身健康的掌控感。
在压力管理系统中,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放松技术,其原理,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主观的可控的行为,来影响原本看不到的,或者说难以测量的生理指标(这里用的主要是呼吸、血压、心率),通过影响生理指标反作用于机体的器官和系统,从而在压力之下重建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维持生理健康。而生理的舒适感,同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使人的心情愉悦。
心理咨询篇:
范围主要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悲哀等各种压力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适应障碍、进食障碍、婚恋问题、、子女教育、性格偏差、睡眠障碍等涉及个体及家庭的各种心理困惑和烦恼。出诊医生及心理专家均经过了长久的系统的专业培训,为高级以上资质,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9:00。(预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