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预约:010-62384581或13910075924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文献 >> 科普文献

漫谈强迫症(二)

五、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心理治疗非常重要。

那么,找什么人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呢?

1)精神科医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

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心理治疗:

我的老师汪卫东教授采用中医心理疗法(TIP疗法),又称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强迫症取得了较好疗效,TIP疗法是本土化的心理疗法,它是把中医传统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认知疗法进行结合,通过言语的和行为的诱导,使被治疗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这个过程的中间状态(催眠状态),将治疗者根据某种治疗需要构成的由言语的和行为信息组成的某种“理念、观念”(包括古今中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导入给被治疗者,影响到被治疗者的记忆和内隐认知,使患者得到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作用的治疗方法。TIP的创立经由20余年的临床实践而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属于创新中医心理疗法。TIP疗法结合汪卫东教授研发的本土化人格测评问卷:忆溯性人格问卷(GMPI),独特的优势是可以发现患者成长过程中的人格问题,在治疗中让强迫症患者的缺陷人格进行再成长,从而重塑人格,改善强迫症患者的人格易感性,提高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强迫症患者的预后,这一疗法也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特点。  

六、强迫症的预后

强迫症的预后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恢复得很好,有的差一些,还有的属于难治性的。不管你属于哪一种,相信经过治疗都会有好的改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2年左右。各种类型的强迫症,都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强迫药。停药以及加减药量请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加重病情。

总结一下:

1.强迫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它可治疗、可好转、可恢复。

2.强迫症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药物配合心理治疗,对于强迫症的康复,事半功倍。

3.兰释、赛乐特、百忧解、左洛复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疗效卓越;氯丙咪嗪、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利培酮等药物是二线用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三线用药,包括喹硫平、阿立哌唑片、奥氮平等。

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

如果读了我的文章能使你对焦强迫症有所了解,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快康复,那么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的心中会充满无限的自豪和幸福。

附表:国际通用的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标准量表:

指导语:1-5题是强迫思维,6-10题是强迫行为,请依照你主要的强迫症状作答,并在题目上圈选适当的数目。

姓名:                       日期:

主诉的强迫思维:

1、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思维上?每天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思维(回答此项,则第2、3、4、5、题也会选0;所以请直接作答第六题)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8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8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思维)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8次,且一天大部分时间有强迫思维)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2、您的强迫思维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思维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回答此题时,请想是否有任何事情因为强迫思维而不去做或较少做)

0=不受妨碍

1=轻微。稍微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整体表现并无大碍。

2=中度。确实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仍可应付。

3=重度。导致社交或工作表现的障碍。

4=极度。无能力应付社交或工作

3、您的强迫思维给您带来多大的苦恼或困扰?

0=没有

1=轻微。不会太烦人。

2=中度。觉得很烦,但尚可应付。

3=重度。非常烦人。

4=极重。几乎一直持续且令人丧志地苦恼。

4、您有多少努力对抗强迫思维?你是否尝试转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重点不在于是否成功转移,而在于你有多努力对抗或尝试频率有多高)

0=一直不断地努力与之对抗(或症状很轻微,不需要积极地对抗)

1=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

2=用些许努力去对抗。

3=屈服于所有的强迫思维,未试图控制,但仍有些不甘心。

4=完全愿意屈服于强迫思维。

5、您控制强迫思维的能力有多少?您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的效果如何?(不包括通过强迫行为来停止强迫思维)

0=完全控制。我可以完全控制。

1=大多能控制。只要花些力气与注意力,即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2=中等程度控制。“有时”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3=控制力弱。很少能成功地停止或消除强迫思维,只能转移。

4=无法控制。完全不能自主,连转移一下强迫思维的能力都没有。

主诉的强迫行为:

6、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行为上?每天做出强迫行为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行为(回答此项,则第7、8、9、10题也会选0)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8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8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行为)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8次,且一天大部分时间有强迫行为)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7、您的强迫行为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行为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

0=不受妨碍

1=轻微。稍微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整体表现并无大碍。

2=中度。确实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仍可应付。

3=重度。导致社交或工作表现的障碍。

4=极度。无能力应付社交或工作

8、假如被制止从事强迫行为时,您有什么感觉?您会多焦虑?

0=没有焦虑

1=轻微。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只是稍微焦虑。

2=中度。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会有中等程度的焦虑,但是仍可以应付。

3=严重。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会明显且困扰地增加焦虑。

4=极度。假如有任何需要改变强迫行为的处置时,会导致极度地焦虑。

9、您有多努力去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停止强迫行为的频率?(仅评估你有多努力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频率有多高,而不在于评估您停止强迫行为的效果有多好)

0=一直不断地努力与之对抗(或症状很轻微,不需要积极地对抗)

1=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

2=用些许努力去对抗。

3=屈服于所有的强迫行为,未试图控制,但仍有些不甘心。

4=完全愿意屈服于强迫行为。

10、您控制强迫行为的能力如何?您停止强迫(仪式)行为的效果如何?(假如你很少去对抗,那就回想那些少数对抗的情境,以便回答此题。)

0=完全控制。我可以完全控制。

1=大多能控制。只要花些力气与注意力,即能停止强迫行为。

2=中等程度控制。“有时”控制强迫行为,有些困难。

3=控制力弱。只能忍耐耽搁一下时间,但最终还是必须完成强迫行为。

4=完全无法控制。连耽搁一下的能力都没有。

选择完毕请将回答的每道题目前边的数字相加得出分数,说明如下:

轻度严重6-15分(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6-9分)

处于轻度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其症状已经对患者的生活、学习或职业开始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症状会随着环境和情绪的变化不断的波动,如果不能尽早的解决,很容易会朝着严重的程度发展、泛化,此时是治疗效果最理想的时期,建议尽早治疗。

中度严重16-25分(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10-14分)

这属于中等的强迫症状,表示症状的频率或严重程度已经对生活、学习或职业造成明显的障碍,导致患者可能无法有效执行其原有的角色功能,甚至在没有出现有效的改善前,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必须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重度严重25分以上(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15分以上)

此时,患者的强迫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完全无法执行原有的角色功能,甚至连衣食住行等生活功能都无法进行。通常患者已经无法出门,将自己禁锢家中,无时无刻都有强迫思考,无时无刻都在执行强迫行为。重度严重的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症状,通常需要强制治疗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百誉健康风险管理专家 中瑞富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亚赫毅超商贸有限公司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健康报网 中国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16  www.furunkang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预约:010-62384581或13910075924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甲38号长城电脑大厦A402室

京ICP备13048668号-1      技术支持:河北大有可为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