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症概述: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 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那什么是强迫症呢?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调查显示强迫症终身患病率大约为2-3%,也有文献报道终身患病率为0.8-3%;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千分之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从临床经验来看强迫症的病例数比抑郁症要少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患病率约为千分之5到10,大约有500-1000万,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19-29岁,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可以把强迫症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可能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为轻度强迫症和重度强迫症,轻度强迫症治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疗效较好;但是重度强迫症的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重度强迫症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较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呢?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从临床经验来看,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如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造成患者过分依赖他人,独立性、自主意识、自信、大胆这些优秀品质的缺失可能是强迫症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也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 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二、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
①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
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患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三、强迫症的诊断
诊断典型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详见附表)
但是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不典型强迫症,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不典型强迫症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强迫症的早期表现,需要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诊,和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诊断标准:强迫症[F42强迫性障碍]
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 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四、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
①5-HT功能障碍:可能是功能不足
②DA功能障碍:可能是功能亢进;
③Sigma-1受体不足;
④谷氨酸功能障碍:可能是功能亢进等。
抗强迫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
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5-HT、DA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比较好的疗效。
1.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原则
1)长期原则
足量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要3-6个月,有些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结束,才能进行疗效评估。不能服用1-2个月就评估疗效,决定换药。因为强迫症的治疗起效比较慢,和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服药2个月就可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了,强迫症至少要3-6个月才行。
2)足量原则
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说明书上所说的最高剂量。这是因为低剂量治疗疗效往往很不好,因此要应用较大剂量。当然每一位患者情况不同,具体用药剂量要具体分析具体确定,但是一般来说,抗强迫治疗的药物剂量是偏大的。
3)维持时间要长
最大剂量的抗强迫药物取得较好疗效时,一般建议维持这个剂量6-12个月左右,再考虑减量维持2-3年。
2.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治疗
首选的药物有:SSRI类的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
①兰释(氟伏沙明);
②赛乐特(帕罗西汀);
③百忧解(氟西汀);
④左洛复(舍曲林)
这4种药物是一线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这4种药物疗效比较好。
这类药物的药理特点是增加脑内中枢神经系统的5-HT的浓度,从而起到抗强迫、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分别说一下这几个药物:
1) 兰释(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量是150-300mg/天,可以晚上一次服用,也可以分午晚两次服用,这个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是唯一推荐晚上服用的SSRI类药物。虽然SSRI类药物有5种,但是这几种药物在疗效上是各不相同的,兰释我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应用的比较多,个人体会抗强迫效果还是不错的,对难治性强迫症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跟这个药对Sigma(西格玛)受体作用较强有关系。另外,兰释也是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2)赛乐特(帕罗西汀):这个药也是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效果也是不错的,国产的叫乐友。这个药物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3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这个药物抗焦虑的效果也很好。赛乐特是阻断5-HT再摄取作用最强的药物,升高5-HT的作用最强,抗强迫、焦虑效果好与此有关系。由于帕罗西汀药效较强,不良反应相对较重,为了缓解不良反应,我的应用体会是:开始服用赛乐特时,先吃0.25-0.5片,吃几天后再加到0.5-1片。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个别患者用后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话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百忧解(氟西汀):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4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该药半衰期较长,停药反应不明显。该药是治疗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用于抗强迫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的副作用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泻等,大多1-2周后消失。
4)左洛复(舍曲林):该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的剂量是150-300mg/天,可以一次口服,它提高5-HT功能的效果是比较强的。
3.强迫症的二线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又叫氯米帕明,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个老药,老药不代表疗效不好,相反,该药抗强迫效果是很好的,常用剂量是150-300mg。该药的主要问题是副作用较大,尤其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在大剂量下,副作用就更明显了。在目前重视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该药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
2)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等药物。
3)利培酮:文献报道加用利培酮可能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联合方案,常用剂量1-2mg,由于利培酮升高催乳素的作用较明显,我用这个方案的临床经验不多。
4.强迫症的三线药物治疗
三线药物可以理解为增效剂,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合用增效剂有时会有一些较好的效果,一般都是抗精神病药物,注意:加用增效剂要在大夫的指导、同意下进行,毕竟这一类的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
1)阿立哌唑:常用剂量5-15mg/天,分1次或者2次口服。从临床上看有些患者加用阿立哌唑后效果很好,当然不是适合所有的强迫症患者,作为一种方法可以试一试,我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2)奥氮平:常用剂量5-10mg/天,1次口服,从文献和临床实践上看,加用奥氮平,对部分强迫患者还是有效果的,我用的相对少一些。
3)喹硫平:常用剂量200-400mg/天,1次口服,对部分患者有效果,我用的不多这个方案。
5.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
难治性强迫症是指经过氯丙咪嗪和至少一种SSRI类药物的独立足量、足疗程治疗并未获得满意疗效的强迫症,一般来说多采取加量、换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调整方法,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确定。联合用药的话,大多采取抗强迫药物和增效剂联合,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联合,不同的抗强迫药物联合。
6.强迫症的药物治疗的几种方案
选择一线的SSRI类药物系统治疗、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强化治疗、换另外一种一线SSRI类药物治疗、加用或者换用氯米帕明、换成艾司西酞普兰或者西酞普兰治疗、其他治疗:例如电休克治疗。
7.不鼓励进行脑神经外科治疗,因为脑神经外科治疗,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通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