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能吃上中国餐,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对于酷爱蔬菜的我而言,感受尤其强烈。在美国夏威夷,著名精神病学家、美国精神医学会卓越终生院士曾文星和徐静教授的一次难忘的晚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个周日的傍晚,下午五点半,曾教授和夫人徐教授开车接我和一同来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进修的朱医生去吃中国餐。
第一次见到曾教授和徐教授是几年前在北京,二位教授应邀在所里组织夫妻治疗的培训。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二位教授治疗中配合默契,治疗用语恰到好处,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治疗结束之后的分析更是深刻而又到位,令热爱心理治疗但当时还没有过治疗经验的我怦然心动――这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许由于上次在北京见面时徐教授是治疗师的身份,比较辛苦,以及长途旅行的劳顿吧,她看起来更稳重。而徐教授这次看起来更加年轻和活泼,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出高雅的气质,品位和修养俱佳,举止温文尔雅,言谈话语间感觉得到是一位颇有生活情趣的成功女性。特别是她的声音极其悦耳,时尚而富有动感,配合着她优雅的手势,象优美的音乐,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能想象得到做她的患者会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
曾教授和徐教授互敬互爱,夫唱妇随,配合默契,情意浓浓。曾教授象一位护花使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徐教授,为她打开车门,为她夹菜,为她几次去盘子里寻找她爱吃的鸡翅膀……曾教授每每投给徐教授的目光总是充满了款款深情;徐教授则开心地说与曾教授在一起,自己只要听话就是了,曾教授会安排好一切。和二位教授在一起,能体会到水乳交融的感觉。是岁月的磨砺吗?还是他们双方几十年锲而不舍的经营,使他们的爱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真地好羡慕,世上还有这等极品爱情!朱医生看来也是有感而发,不失时机地向婚姻和家庭治疗大师徐静教授讨教――夫妻怎样的个性特点会铸成美满婚姻。
这天,二位教授谈到很多当年他们刚来到美国时的艰难。42年前,曾教授孤身一人先来美国,徐教授特别做了一包牛肉干给他带着。坐了20多个小时的飞机,在美国入关时,海关工作人员问曾教授是否带了违禁品,曾教授说没有。检查人员打开牛肉干问这是什么,没收了,结果害得曾教授饿肚子。这时,徐教授在一旁心疼地说“当时很贵的”;曾教授夫妻双方刚来波士顿哈佛大学时租了一个公寓,里面空空的,连桌子也没有。因为哈佛大学带教的教授对他们非常好,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请教授吃饭。为了省些钱,由徐教授自己做。临时搭一个桌子,还摇晃的很。当时做的黄瓜海蜇皮和糖醋排骨非常受欢迎。因为英语语言不好,没办法陪客人聊天,特别请来一对早些来美国的中国夫妇招待客人;他们刚来夏威夷时,在东西方中心工作,当时经济比较紧张。夏威夷到处是芒果树,他们就在雨后去路上捡树上掉下来的芒果吃,徐教授在一旁开心地说“还是很新鲜的芒果呢”。二位教授你一言、我一语,笑呵呵地回忆着往事,似乎一点没有痛苦的感觉。相反,他们坦言,当年艰苦的岁月铸就了如今全家人幸福的生活,三个孩子也都成才了。
看来,几乎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困苦。看着在美国医学生面前尊为师表、侃侃而谈的曾教授,我似乎难以把当年不敢陪客人聊天的年轻人与曾教授联系在一起;看着现在超然地享受着工作和生活乐趣的徐教授,我似乎也难以把当年在简陋的厨房(也可能没有厨房)中忙于煎炒烹炸,满身油烟,要带三个孩子,还要上学的年轻人联系起来。被美国海关工作人员没收牛肉干时的无奈和心疼,语言不过关、上课听不懂时的窘迫和焦虑,第一次在芒果树下发现芒果可以捡回去吃时的惊喜和紧张……所有这些画面都已经定格在了过去,而现在,曾教授和徐教授一家人经历多年奋斗之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那么,我们每一个正在奋斗征途中的年轻人,有理由停歇吗?我们难道还没有看到希望就在前方吗?!
那天的清炒四季豆、苦瓜牛肉、虾球核桃、清蒸鱼、水煮鸡以及一个青菜肉片汤都非常美味,名副其实堪称一次难忘的晚餐。然而,与美味的食物相比,曾文星和徐静教授所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更加强烈。我希望自己也能象曾教授和徐教授这样工作和生活,做事和做人。若能如此,则不枉此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林红)